国羽小将猝逝,专业人士称应就地除颤

2024-07-03 1:14:32 欧洲杯直播 facai369

张志杰。IC供图

7月1日,中国羽毛球协会发文称,国家青年羽毛球队运动员张志杰6月30日晚在印度尼西亚日惹参加亚洲青年羽毛球锦标赛团体赛小组赛最后一场比赛时,在场上突然晕倒,经赛事组委会医疗部门和当地医院抢救无效,于当地时间6月30日23时20分去世。南都记者注意到,有专业人士对于张志杰晕倒后,现场的处置措施有所质疑,认为应该“第一时间判断情况并且现场心肺复苏,拿到AED并且除颤”。

羽坛新秀曾获世青赛男单冠军

南都记者从浙江省嘉兴市体育局获悉,张志杰从幼儿园大班开始接触羽毛球项目,通过嘉兴市少体校的培养,在小学三年级时被市少体校输送到浙江省队。近年来,通过在各类比赛中不断打磨,张志杰表现越发突出,曾获2022年全国U系列羽毛球比赛U15-17总决赛15岁组男子单打冠军,2023年全国青年羽毛球锦标赛乙组男子单打冠军,2023年世界青年羽毛球锦标赛男单冠军。

嘉兴市少体校工作人员告诉南都记者,该校的羽毛球项目算是强项,每年培养的学生很多,也输送过不少人才,张志杰“这么年轻,正是出成绩的时候,没想到突然出事,非常可惜”。南都记者注意到,2016年底,嘉兴市少体校发布的一篇文章显示,张志杰被确定入选当年浙江省重点体育后备人才名单。

亚洲羽毛球联合会、印尼羽毛球协会和组委会对此深表悲痛,并向张志杰的父母、家人和中国羽毛球协会表示最深切的慰问。声明称,“世界羽坛失去了一位天才选手”。

据媒体了解到,张志杰的母亲已经获悉这一噩耗,他的家人正在办理手续去印尼。目前,属地政府工作人员正在张志杰家中慰问。

好友追忆,他从小就说想打羽毛球

7月1日,张志杰儿时好友王晨(化名)告诉南都记者,张志杰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便去世了,母亲抚养着一对儿女长大。“我比他大二十天,他没跟我说过什么梦想,就说想打羽毛球,他打羽毛球真的很厉害。”

“我妈妈跟我说,‘你还记得那个很能吃饭的小孩吗?他走了’。”王晨告诉南都记者,他的妈妈在1日下午告知了他张志杰去世的消息。“我们小时候在小区门口的一个饭店里吃饭,张志杰坐我对面,一份土豆丝他干了三碗饭。”

面对朋友的突然离去,王晨说自己“愣了好久,好好的人就走了,真的让人受不了”。王晨向南都记者回忆,上一次跟张志杰见面已经是八九岁的时候了,“他都在外面比赛,我只能看他比赛完拿奖牌的照片,我想去见见他。”

1日上午,中国羽毛球协会通报称,目前当地医院方面尚未明确病因,中国羽毛球协会与亚洲羽毛球联合会、亚洲青年羽毛球锦标赛组委会和印度尼西亚各方继续保持联系,有新的信息将及时向社会公布。

心脏急救的“黄金四分钟”

南都记者留意到,有不少网友和专业人士对现场的处置措施有所质疑。浙大二院急诊科医生卢骁认为,这么年轻的运动员猝死,猝死前有明显抽搐,从其角度来说,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很大。“急救的关键就是医疗人员或者旁人第一时间判断情况并且现场心肺复苏,拿到AED并且除颤,而不是把患者放到担架上就走。患者可以边复苏边送到医院急救,甚至进行ecmo,还是有不小的概率能够抢救回来。”

面对危急状况,心脏急救“黄金四分钟”至关重要。心脏急救“黄金四分钟”,主要包括高质量的心肺复苏(CPR)和准确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其中AED被誉为“救命神器”,是一种便携式、易于操作的心脏急救设备,可被非专业人员使用,在患者心脏骤停第一时间给予电击除颤,帮助患者恢复心跳。

提醒

出现猝死情况后,在场的人首先应判断患者的意识和呼吸,如果无反应且无呼吸或濒死叹息样呼吸,应立刻向路人呼救,请求帮忙拨打120,并根据AED(自动体外除颤仪)指令进行除颤。

如没有相关设备,则需要自行采取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现场急救应坚持到120或急救人员到来。

知多D

运动是良药,国羽小将猝逝,专业人士称应就地除颤但不适当的运动也有危险。我国学者分析了广东地区2007~2021年与运动相关的374例猝死事件,发现运动相关猝死发生后,仅有23人(6%)及时得到现场救助,2例使用了体外除颤设备(AED)。调查显示,篮球(34.5%)、跑步(19.5%)和羽毛球(12%)导致的相关猝死人数位列前三名。

运动性猝死,指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意外死亡。目前认为,运动本身并不是导致死亡的原因,之所以诱发意外,与几个原因有关:

●爱运动的人认为自己身体素质好、运动能力强,常疏于体检,如果有潜在疾病没被早发现、早诊治,就可能导致运动性猝死,其中风险最高的潜在性疾病就是心脏病。

●由于工作和生活原因,绝大多数人参与运动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下班后,有的人此时身心俱疲,突然进行剧烈运动,就容易诱发意外。

●长期不良生活习惯,比如吸烟、饮酒、熬夜、压力大等。

●篮球、跑步和羽毛球三项运动在我国普及率高、参与人数多,出现运动意外的数量自然会升高。

●这几项运动相对于其他运动强度较大,如果运动者平时没有规律运动,未按照循序渐进的要求进行科学运动,突然运动就可能成为恶性事件的诱因。

整合:杨景博

采写:南都记者马辉周敏萱

来源:澎湃新闻、生命时报等

搜索
最近发表
  • 比赛回顾与未来展望
  • 如何在逆境中点燃成功的火花
  • 从不缺席的篮球王者,第14次进入总决赛意味着什么?
  • 篮球传奇如何照亮我们的生活
  • 拉塞尔录像门事件分析与背后影响
  • 中国在国际大型体育赛事中的金牌表现及其意义
  • 中国武术的力量与荣耀
  • 如何在复杂的世界里保持巴克利亲驴般的乐观心态
  • 开启新的篮球篇章
  • 解读传奇背后的科学与艺术
  • 解读NBA巨星背后的不懈追求与团队协作精神
  • 一场足球盛宴的开场锣鼓
  • 在温哥华生活,如何理解和应对地震
  • 重温那些激动人心的瞬间
  • 历史、荣耀与未来
  • 超越极限的摔跤明星与她的影响力
  • 解读一场篮球市场的微妙波动
  • 羽毛球运动员还是军人?
  • 李娜与莎拉波娃的对决故事
  • 篮球世界的闪耀瞬间
  •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