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后带出四大棋后 叶江川:棋王的梦想里没有捷径

2024-12-28 11:42:03 体育资讯 facai369

先后带出四大棋后 叶江川:棋王的梦想里没有捷径

  编者按   叶江川的口袋里,永远揣着几张航空公司的会员卡。随时起飞,成了他生活的常态。他永远搞不清自己到底飞了多少公里,但中国国际象棋在其发展的30年间,已由一片荒芜的土地,长成大片茂密的森林,森林的深处飞出4位美丽的棋后。提到中国国象,历任国际棋联主席都竖起大拇指。   现任中国棋院国象部主任、中国国象协会副主席、秘书长的叶江川,他的口述史料可以改写为一部中国国象现代发展史,而他正是这部发展史中的典型代表。   半路出家   18岁改行下国际象棋   1960年出生的叶江川,生于饥饿年代,他能走上当时比较稀有的职业棋手的道路,应该得益于与众不同的父母。   我父亲是江苏人,母亲是四川人,故我取名为“江川”。父母都是铁路上的职工,没时间照顾我们兄妹4个,我在无锡老家待了5年,7岁的时候才回到太原父母身边。   “文革”时期都是开卷考试,哥哥只比我大一岁,父亲怕我们出事,就把我们关在家里下中国象棋。两个妹妹一个拉二胡,一个练书法。下棋下了一段时间,哥哥不太喜欢,我却一下就迷住了。   父亲很喜欢下棋,他经常骑车驮着我,在太原到处找对手。冬天的太原下很大的雪,车辙走过,雪地里留下很深的车轱辘印儿。在那个年代,能这么执著地带孩子学一个当时看起来没什么用的项目,是很少见的,父亲很有超前意识。   “文革”期间,棋类专业队都解散了。1974年,开始恢复棋类全国个人赛。山西省的棋类项目奠基人王品璋老师牵头,准备成立专业队。当时山西的围棋很强,有江铸久和江鸣久两兄弟,而国象还比较缺人,王品璋把热衷于下中国象棋的叶江川招进了国际象棋队。   那时候任何一个比赛对我们来说都特别珍贵,1975年我获得山西省中国象棋少年冠军。1976年,我第一次去西安参加比赛,听到胡荣华、杨官麟等大师的名字,特别兴奋。进了前四后,我有资格参加下半年在太原的决赛。好不容易盼来决赛了,没想到1976年国家三位领导人相继去世,我们的比赛也就宣告暂停。   比赛被延迟到1977年,领导们商量,如果这个比赛我能打进前六,山西省就成立一个象棋集训队,没想到我得了第7名,集训队也就泡汤了。我等了快两年的比赛,最后以这样的结果告终,觉得特别沮丧。   1977年恢复高考,母亲催促我回到太原铁路一中高中学习,准备高考。这时候,王品璋老师找到我父亲。他说,虽然我没有打进前六名,但我棋感不错,可以考虑改下国象。我父亲一听当然高兴,母亲却不太同意,她总觉得下棋不是个正经事儿,我们家还比较民主,最终以我的意见为主,我当然喜欢下棋,不上学,天天下棋多好啊。   1978年,18岁的我从中象正式改行下国象,在我们队里,我是最大的一个,因为半路出家,水平也是最差的,队员们都比我小两三岁。那时候我压力特别大,每天泡在棋上的时间增加到10个小时,甚至12个小时。   四处奔波   为山西队抄回几十本棋书   上世纪70年代,整个山西省国象队只有一本油印的棋书,其他省市队的资料也很少,谁拿着都跟秘密武器似的。仅有的一本菲舍尔《难忘的60局》油印书,伴随了叶江川全部的少年学棋阶段,书上的60个棋局被他背得滚瓜烂熟,谱子打烂为止。后来叶江川下棋深受菲舍尔影响,就是那个时候打下的基础。   现在的孩子很依赖网络,很容易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事肯定是有利有弊的。东西来得快,但缺乏思考的时间,理解流于很浅的表面。在那个只有一本书的年代,我们也把棋下出来了,所以应该把这两种方式结合一下,既要有丰富的信息来源,又要有深层次的思考,才可以把一样东西学好。   我们去了天津、南京、上海等地,哪有棋书我们就去哪儿。有时买的是铁路站票,晚上用报纸一铺,就睡在硬座凳子底下。   在上海,为了省钱,我们住在静安区游泳场更衣室的桌子上。有一次,王老师派我和师弟孙旗男去开封他的朋友家,抄一本苏联的棋书。我们俩不分昼夜地抄,整整抄了半个月,工工整整的几大本。我们四处奔波,终于为山西队带回来几十本手抄棋书,拿到队里,这些书都成了“香饽饽”。   那时候很年轻,一点没有觉得苦,因为有信念有梦想,总觉得人就是要这样不断地奋斗,在奋斗中体会人生的乐趣,这段经历成为我人生中宝贵的财富。当时只有一个目标,把棋下好,让山西队成为全国最好的队伍之一,自己争取进入全国前六名,为山西省争光。   抄书的经历为我打下了牢固的功底。1979年,我参加了苏州的一次全国集训赛,那里高手云集。我下了三四十盘棋,一鸣惊人地获得了第一名。   1980年,我20岁的时候,到中国香港和墨西哥参加比赛。1982年,又去了瑞士。这几次外出,给我的感觉只能用“震撼”来形容,没想到和世界的差距这么大,我又有了新的目标,一定好好下棋,要为国争光。   1981年,在温州雪山,叶江川参加全国个人赛甲组比赛,从200多人中杀出,获得了冠军,这是山西省第一个全国国象冠军。比赛结束后,他围着雪山不停地走,思考着自己的未来,最后给自己设定:一至两年之内拿到国际大师,两至三年内,拿到国际特级大师,三年之后向国际挺进!兴奋过度的叶江川给自己定下了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实际上,直到11年后,他才拿到了国际特级大师。   男一号教女一号   带谢军夺得棋后称号   很多人看叶江川带出了谢军,就以为他生来就是教练。其实叶江川也曾经是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也取得过不错的成绩,曾两进世界杯8强,世锦赛打到9至16名,7个全国冠军。这些纪录,中国棋手至今没有人能破。但大家都忽略了,只记得他是“谢军的教练”。   1982年,我第一次参加奥林匹克团体赛。我的战绩很好,拿了个人台次银牌。但全队成绩不好,100多支队伍位列30多名。   回国以后,体委有个人问我们成绩,那人嗓门特大地说:“才30多名,这样的队伍也派出去比赛?”听到这儿,我特别难受。   从1982年到2004年,连续12届奥赛,我没有间断都参加了。2004年,当时我的等级分还是全国第一的时候,我被任命任中国国象协会秘书长职务,从那以后,事情越来越多,离一线作战越来越远,实在是忙不过来。到2008年,基本上就与比赛无缘了。   为了谢军,我放弃了很多比赛,每当有冲突的时候,领导就会跟我说,还是谢军重要,这个比赛你别参加了吧。否则,我觉得我能拿至少10个全国冠军。   1986年,陈祖德任国家体委训练四司的副司长,主管棋类项目。如果没有陈老,中国国象可能还要落后很多年。那年,26岁的叶江川刚刚拿到山西大学英语系的录取通知书,突然接通知回国家集训队训练。再一次面临选择时,叶江川还是选择了国象。   来到北京后,我们天天集中在一起,反复切磋。1988年,陈老和几位领导讨论后认为,中国国象要想实现突破,得先从女子抓起,要形成互助组制度,由中国男一号帮助中国女一号,男二号帮女二号,以此类推。   我是男一号,被组织上指定帮助谢军。我只能硬着头皮接了这个学生,那个时候带学生全是义务的,没有一分钱的报酬。谢军多精一个人啊,一听这消息,乐开了花儿。她天天拉着我缠着我,我走哪她就跟到哪儿。我把她和我下的所有的棋,每一盘每一招都研讨给她看。   谢军的棋韧劲十足,棋风实用,说难听点就是死缠烂打,她也是中象改行下的国象,攻杀力很强。   刚带上谢军的时候,谁也没想到她能走这么远。一年后,谢军获得了全国冠军。1990年,苏联世锦赛一举成名,谢军战胜了南斯拉夫的马里奇,获得了对在位棋后齐布尔达尼泽的挑战权。   这一系列艰苦比赛,每一步,都是中国女子国象的突破,而我却不知不觉地走上了教练岗位。当时我才20多岁,棋力正好的时候,别人见了我都很惊讶,没想到我这么年轻。   那个阶段特别的辛苦,我每天工作都在10个小时以上,从苏联的棋书《情报》和其他书籍中,找谢军对手的蛛丝马迹,每个对手的特点、思维方式都要研究精透。齐布尔达尼泽聘请了前男子世界冠军做教练,我还要把她的教练的思路和棋风完全摸清楚,要做大量的资料分析和统计。   1991年,谢军挑战齐布尔达尼泽的重要时刻终于到了。比赛地点在菲律宾,40多天要下15局。当地华侨特别关照我们,每天都给我们送可口的饭菜,谢军的营养很充足。谢军赢得比赛,成为棋后之后,当地华侨兴奋地到市政府申请放炮,阿基诺夫人还请我们代表团到总统府做客。   慧眼识才   先后带出四大棋后   就在叶江川刚刚适应教练角色时,情况又发生了变化。1998年莫斯科奥赛休息日,大家正在打牌,时任中国棋院院长的陈祖德要叶江川和他出去“散步”。散步时,陈老说想调叶江川到中国棋院来工作,叶江川马上表示:“我干不了行政,还是当棋手和教练吧。”陈老说:“你这么热爱国际象棋,到一个更广阔的平台上工作,为国象做的贡献会更大。”听到这句话,叶江川动心了。   我从山西调到北京,2000年又从北京棋院调到了中国棋院国象部,任副主任兼总教练。几次调动,都改变了我的工作内容,但我始终没有离开国象这片大的土壤。2004年,林峰老师退休后,我接任国象部主任,彻底干起了与教练和棋手完全不一样的行政工作。   任命之后,我立刻召开了各队的领队会,那次会议争论非常激烈,尤其老同志意见比较大,但最终我的意见还是通过了。国象联赛从2005年正式举办以来,到今年已经整整9年了,对整个项目的推动很大。   除了联赛,我们还陆续举办了大量的国内国际比赛。我们的男棋手要提高,窝在家里练肯定是不行的。除了要出去参加大量比赛,我们也把世界顶尖的棋手请一些进来,和我们队员切磋,这种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实施几年下来,我们男棋手的等级分正大踏步地提高。   中国女子国象棋手在谢军之后,又涌现了诸宸、许昱华和侯逸凡。尤其是小侯,16岁夺冠,17岁卫冕。这四大棋后加上团体奥赛的骄人成绩,让整个中国女子国象屹立世界巅峰。小侯从9岁开始,便被叶江川带在身边。在候车室、火车上,记者多次看见叶江川随时招呼小侯过来,或用磁力棋盘,或用棋书,给小侯讲棋。   第一次见到侯逸凡是她9岁那年,在山东济南的一次车轮大战中,她和我下和了,给我印象很深。这个孩子棋感很好,每步棋都走得很准确。眼睛大大的,脸红扑扑的,头上别个发卡。回到棋院,我找领导很多次,竭力推荐这个孩子,我说:“她一定是未来的世界冠军!”当时棋院不收这么小的孩子,领导信了我的话,同意我特事特办。为了照顾小侯,我把小侯妈妈找来当了我们的图书管理员,给了她们俩一间宿舍,训练就一直把小侯带在身边。当时把她们招进来,我的压力也挺大的,小侯挺争气,成绩越来越好,我一直觉得小侯早晚能夺世界冠军,只是时间问题。   想成为真正的棋王   要对棋有刻骨铭心的热爱   叶江川长年在棋队待着,完全顾不上家人。孩子从小到大,基本上就妈妈一个人在带,如今孩子已经大学毕业。一家三口的生日都在10月份,都是天蝎座,每年的10月,全家凑一起吃顿饭,就算给三人过生日了。他说,能做成点事,全靠贤惠的夫人背后帮衬。   我1986年恋爱,1988年结婚,我爱人1993年调到北京,这之间我们整整分开了7年。有一年带诸宸她们到国外比赛,正值春节,家里来电话,老婆大哭,孩子大叫,旁边都是人,弄得我特尴尬。   叶江川说,他有两个梦想:一是希望更多的人热爱国际象棋这项运动,以前曾经热爱过的人,也许因为上学、工作等原因中断了,现在有条件了,能重新回到国象大家庭里来;二是希望男子国象能出个世界冠军,男子团体跃上世界顶峰。但现在看来,这个目标还有一些距离。   想成为真正的棋王,就要对棋有刻骨铭心的热爱,要一天不下棋都会感觉难受,比不吃饭还难受。同时,棋手得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大智慧。中国男棋手等级分平均值世界排名在第三位,说明我们的这群人已经无限接近棋王了,再往下走,就是境界问题了。   我接触到的阿南德、卡尔波夫这些棋王,都很谦虚,有厚度,对棋的追求和热爱程度是大大超过一般棋手的。现在的年轻棋手都想走捷径,得益于软件的帮助,他们进步很快,但人的厚度和境界得有长时间的磨砺和思考,这里没有捷径。   我现在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以前觉得棋手没有全身心投在棋上,就跟他们较劲。现在我不会了,但我会尽可能地去引导他们,然后用半年一次的选拔赛来保证我们的后备力量。同时我从更小的棋手抓起,形成我们的人才梯队。长时间专注地投入去做一件事情,一般都会有好结果,至于棋王,可遇不可求,顺其自然吧。   个人简历   1975年,15岁的叶江川就获得山西省中国象棋少年冠军。   1978年,由中国象棋改行下国际象棋,被招进山西省国际象棋队。   1981年,叶江川在全国国际象棋个人赛上一举夺取冠军。此后又获1984、1986、1987、1989、1994、1996年6届全国冠军,是我国获得全国男子冠军次数最多的棋手。   1988年,成为谢军的教练。1991年谢军挑战齐布尔达尼泽,最终成为棋后。   2000年,担任国际象棋国家队总教练,培养出诸宸、许昱华和侯逸凡等棋后。   2000年12月31日至2001年1月1日,叶江川举行了以1对1004人的车轮大战,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   2004年,叶江川担任中国国际象棋协会秘书长。   本版文/本报记者 郭婷婷
搜索
最近发表
  • 比赛回顾与未来展望
  • 如何在逆境中点燃成功的火花
  • 从不缺席的篮球王者,第14次进入总决赛意味着什么?
  • 篮球传奇如何照亮我们的生活
  • 拉塞尔录像门事件分析与背后影响
  • 中国在国际大型体育赛事中的金牌表现及其意义
  • 中国武术的力量与荣耀
  • 如何在复杂的世界里保持巴克利亲驴般的乐观心态
  • 开启新的篮球篇章
  • 解读传奇背后的科学与艺术
  • 解读NBA巨星背后的不懈追求与团队协作精神
  • 一场足球盛宴的开场锣鼓
  • 在温哥华生活,如何理解和应对地震
  • 重温那些激动人心的瞬间
  • 历史、荣耀与未来
  • 超越极限的摔跤明星与她的影响力
  • 解读一场篮球市场的微妙波动
  • 羽毛球运动员还是军人?
  • 李娜与莎拉波娃的对决故事
  • 篮球世界的闪耀瞬间
  •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