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男篮新赛季的本土球员注册名单显示,李添荣、戴昊两位小将的B类合同都只剩下1年。到明年,土豪队小将再打年就能争顶薪这待遇两国手只能羡慕他们就可以拿到更大的合同。
甚至就李添荣来说,他如果在新赛季能打出更好的表现,还有机会争取一份顶薪合同。如果拿联赛顶薪有点难,至少,李添荣可以争取一份队内顶薪合同(上海队明年夏天有3个顶薪名额)。
至少在理论上或者在机会上,李添荣有这个基础,甚至是底气。
上赛季,这位出生于2000年的得分后卫常规赛场均得到10.7分,季后赛场均得到10分,个人表现再次获得认可。
仅仅打了三个赛季的职业生涯,到下赛季结束也只有四个赛季,就有机会去争取顶薪合同,这对年轻球员非常不易,这也能体现出财大气粗的上海队,确实不想来过度压榨球员的价值,而是尽可能给他们提供更好的待遇。
相比较而言,CBA绝大部分球队的年轻球员就没有这么幸运。比如前些年已经注册引发讨论的北控队国手后卫廖三宁,他的B类合同还剩4年。也就是说,廖三宁要比李添荣迟三年也就是2028年才能争取顶薪合同,而廖三宁和李添荣同赛季进入CBA,上赛季的表现比李添荣还要出色。北控队也属于资金雄厚的球队,但他们并没有和廖三宁签下更短的B类合同。
类似情况的还有广东队国手后卫徐杰,他和广东队此前签下的也是5年B类合同,现在这份合同还剩3年。已经进入CBA六个赛季的徐杰,要等到2027年夏天才有机会争取顶薪。
但就表现来说,徐杰的认可度和取得的成绩显然比李添荣要更高。
颇有潜力的新星们,普遍会遇到这种情况,但会有所区别。比如张镇麟,他和辽宁队签下的是4年B类合同,而不是5年。天津队这样的弱旅,则只和林庭谦签2年B类合同,让和张镇麟同年进入CBA的林庭谦,在上赛季就提前拿到顶薪合同。
站在球队的角度考虑,缩小球员的合同成本多赚钱无可厚非,但人人的心中都有杆秤,如果不能从其他方面来弥补球员在合同上的损失,自然也很难获得球员打心底的认可。